第915章 为何而战?_秦吏
笔趣阁 > 秦吏 > 第915章 为何而战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915章 为何而战?

  站在洛水东岸,杨喜能看到浩浩荡荡的秦军在西岸排列,好似一块块方豆腐——这也是胶东传过来的新事物,各部队跟随各自都尉,分批渡过几座浮桥,又在东岸列阵以待,防备六国群盗反扑。

  杨喜等人,则是整个大军的最前沿,分散在方圆百里内,侦察任何风吹草动。

  一名骑长携带军令,纵马而来,朝杨喜拱手道:

  “杨率长,君侯大军已渡济,李、骆两都尉令吾等前往蒲坂方向查探敌情!”

  杨喜颔首,吹着铜哨,让自己身边游弋的属下们集中起来。

  “向东,去蒲坂。”

  四蹄奔走,马臀涌动,杨喜位于最后——这是骑兵行军的惯例,作战之时,他便要换到最前方去了。

  杨喜升官了,他原先只是一个管着五个人的“骑长”,现在却因在蓝田率先投诚,引发王离军大崩溃的功绩,连升两级,成了统辖一百骑的“骑率”。

  过去半个多月,蓝田的故秦降卒接受了北伐军的改编,早在杨喜刚投诚过去时,护军都尉季婴便对他讲了北伐军的政策:

  “汝等弃暗投明,武忠侯令吾等竭诚而迎,今后不论故秦人,新秦人,皆是一家人。武忠侯对待投诚之兵,与南郡旧部并无两样,汝等只要尽力效命,自然前程无量,富贵有望!”

  当时见杨喜还比较拘谨,季婴甚至安慰他道:“勿要有甚顾虑,汝虽年轻,然汝父辈也曾为始皇帝扫平六国,与武忠侯乃是不相识的袍泽,往后仍并肩而战,同仇同泽!”

  于是那些天里,杨喜等人就天天听北伐军的军法官用饱含南方口音的雅言讲课,让他们“忆苦思甜”——忆胡亥当政之苦,思往日政治清明,大秦在始皇帝旗帜下百战百胜之甜。

  一遍遍向他们强调,之所以会有这场内战,天下人之所以受苦,皆是胡亥、赵高之过也。

  过了几天,传来了咸阳不战而下,胡亥身死的消息,武忠侯完成了靖难,成了大秦摄政,并宣布了大赦、减租等一系列政策,秦地望风而降,这下降卒稍微安心。

  不过,当时五百长以上官吏被单独隔离,并有谣言在军中传播,似是北伐军欲将降军官、兵分开,这让杨喜等多了一层担忧:大多数北伐军吏南方口音极重,与关中人鸡同鸭讲,难以交流,往后连听个军令都要扯上许久,何况其他。

  但最终,黑夫只是将李良等裨将级别的替换闲置,都尉以下仍维持,这让降卒不至于吏不知兵兵不识吏,稍加改编后,便成批拉到骊山,以看管十七万刑徒。

  杨喜等骑兵则被集中起来,以弥补北伐军车骑之不足,他们被集中到渭北,当时众人多有腹诽,都想回家,还是武忠侯专门派了一批军法官来,描述六国遗贵所率群盗,在西河所犯的罪行,以及宣扬接下来,他们究竟要”为何而战!“

  “救我被掳民人,复我西河之土,还我秦川之宁。不特为公子公主雪被辱之恨,且为西河百姓,报枉杀之仇!”

  每一点,都骚在故秦人的痒处,如杨喜,他家乡在宁秦县,就在西河边上,倘若不击退六国群盗,下一个遭殃的,不就是家里的母亲兄弟,邻里亲眷么?

  那就打罢……

  就这样,杨喜督着一百骑从向东进发,在百余里的范围内,还有十多支骑队执行和他们类似的任务。

  他们的第一站,叫商原,也叫商颜,这儿有万余顷卤地,且河岸善崩,本该是穷苦地方,但因为原下有泉,水味咸苦,羊饮之,肥而肉美。使得商颜成了畜牧的好地方。

  “苦泉羊,洛水浆,可听说过?”

  据手下一个当地籍贯的骑长吹嘘说,一勺肥美的羊肉羹,泡着近十年来在关中盛行的烤膜,那滋味真是赛过仙人,本地羊肉甚至直供咸阳宫御膳,供皇帝陛下食用,当地人颇为自豪……

  但如今的摄政武忠侯,恐怕暂时吃不上商颜的羊了。

  可杨喜他们到达商颜时,发现此地早非昔日富庶安宁,鲜血濡湿了入邑的桥头,沿石块的纹路扩散开来,汇入沟渠,流到井边,那儿恶臭阵阵。

  杨喜探头往里一看,却见这深达四十尺的深井里,塞满了密密麻麻的尸体,甚至有赤身裸体的女子,为人惊扰,一时间蚊蝇乱飞,好似掀起一阵沙暴。

  尽管见惯了刀兵血流,甚至能面对露出白骨的袍泽面不改色,但这一刻,杨喜几欲作呕。

  据逃到附近山中的商颜人说,在六国群盗抵达前,乡啬夫尽自己所能,撤出了大多数黔首,老啬夫自己,则披上未穿多年的甲,持戈守在桥头,挡住了群盗的前锋,最终力战而亡,他和一众乡卒的头颅被插在桥头木桩。

  十室之邑,必有忠士,杨喜让人将桥上的头颅取下,妥善安葬,又推倒墙垣,填平了井。

  至于本地的群羊,也早被饥肠辘辘的六国群盗分食殆尽,只剩下一堆羊毛羊骨散落在他们的营地故垒中。

  本地籍贯的骑长未能找到他的家人妻儿,也不知是逃了还是死了,伏在被烈火摧毁的家宅前久久不起,杨喜过去拍了拍他。

  “吾等必将群盗驱逐!”

  他们离开商颜,继续向东疾驰,一路上所见许多里闾燃起了大火,那是六国群盗撤退时所放。

  一些逃入山林河泽的本地黔首已归来,瘦骨嶙嶙的他们,只能眼中含泪,无助地看着家园燃烧,庐舍化作火海。

  有个瘦削的青年呆呆地看着这一幕,一咬牙一跺脚,单膝跪在路边,请路过的秦军骑从带他走,他要追上群盗,为死难的家人报仇。

  但被杨喜拒绝,叫青年等待武忠侯大军,学着季婴都尉的话道:“北伐军需要每个能拿起矛,扛动盾的青壮。”

  又向前十余里后,一片丰饶的农田出现在眼前,微风吹拂,麦浪阵阵。

  一批与他们数量相当的车骑,也赫然出现在面前,他们正在劈砍一座小沟壑上的桥梁,放火焚毁道旁黄橙橙的粟麦,这是为了延缓秦军大部队的追击速度,并毁掉西河的粮食。

  “是六国群盗的断后斥候!”

  众人眼前一亮,苦追多时,他们终于逮到了敌人的尾巴,敌军大部队,只怕离此不远了。

  对面的六国群盗也发现了杨喜等人,立刻重新集中,开始列阵——立刻撤离才是明智选择,但这半年来每战必捷,楚军有些飘了。

  “抽刃!”

  杨喜大声命令五骑调头,去向骑兵都尉汇报情况,自己则带着剩余人结阵。

  他们亦无退却的余地,大军有大军的战斗,斥候也有斥候的交锋。

  半个月前,杨喜作为王离军中的斥候骑长,曾遇到过一群北伐军斥候,那时候,他却毫无战心,反而将降书包裹着石头,重重扔了过去。

  那时他的,失去了亮剑的勇气。

  记得刚投诚后,北伐军的军法官曾问过降卒们一句话。

  “汝等从胡亥之召,与北伐军为敌,可曾想过,自己为何而战?”

  当时,杨喜答不出来。

  他的祖辈们,知道自己为何而战:

  为了响应君父号召,报西河百年之耻,为了使诸侯不再卑秦,这是老秦人的骨气!

  他的父亲,也知道自己为何而战:

  为了始皇帝的梦想,为了军功爵而战!

  而他们这代人,成长在一统后,却连徭役田租都应付不过来,当服役再无利益可言,人们也渐渐失去了祖辈的战心。

  只因为官府的征召令,和逃役的严苛惩罚,被迫离开家园,踏上战场,军吏天天喊着平叛立功,众人却毫无兴致,念着身后的家。

  而现在呢?

  为何一度丧失战心,丢掉武器的他们,要重新拾起兵刃,站在这面旗帜下?

  “汝等可知,这是何处?”

  杨喜咬着牙,盯着远方耀武扬威的六国群盗。

  “此乃吾辈之乡!”

  这是黄土一望无际的秦川,这是他们的家!

  是谁给你们的勇气,在此胡作非为?

  吾等为何而战?那个问题再度萦绕在杨喜心中。

  “不为君王之荣。”

  “不为官府之律。”

  甚至不为军功和虚无缥缈的荣耀。

  秦人为自己而战。

  秦人为家园而战!

  杨喜亮出了自己的剑!

  它或许一度尘封生锈,难以出鞘。

  但今日赫然亮出,依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!

  一度失去的勇气,回来了!

  随着杨喜,故秦骑从们刀剑出鞘,百余骑从跃马而出,冲向敌人,喊出了他们的新口号!

  “保家卫国!”

  “保家卫国!”

  ……

  PS:赶在开船前最后一分发出来,有点匆忙,有错字记得留言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rcnaz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rcnaz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